
無 車 日 緣 起
經濟部能源局響應歐洲易行週(European Mobility Week) 2011年度主題「替代移動」(Alternative Mobility),呼籲民眾善用多元低碳運輸模式,例如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或響應共乘等,經由改變用車習慣一起體現「少開車多減碳,有您真讚」的低碳生活。
1. 經濟部能源局響應歐洲易行週(European Mobility Week) 2011年度主題「替代移動」(Alternative Mobility),呼籲民眾善用多元低碳運輸模式,例如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或響應共乘等,經由改變用車習慣一起體現「少開車多減碳,有您真讚」的低碳生活。
2.根 據民眾節能意識調查顯示,一成三民眾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節約能源方式為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」,能源局表示,以公車、捷運、火車、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 取代駛用自小客車;以騎乘腳踏車、步行的方式取代騎乘機車,不但符合「健康樂活」的節能理念,有效提升大眾交通工具的使用率,還可降低碳排放量。
3.「共乘」也是近期越來越受注目的交通方式,可以同事之間輪流開車上下班、家長輪班接送孩子,或者企業機關統一派車,有助於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提升車輛使用的效率。
4.經由改變個人用車習慣,不僅能直接減少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,亦間接提升都市整體運輸效率,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二氧化碳減量更有雙重加成效果。
5.能源局鼓勵民眾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做法,是以不減損民眾交通方便為前提,以減少私人交通工具二氧化碳排放。而今年無車日的宣導,能源局以「節能北極熊阿 光」代言,隨著北、中、南三大都會區的公車穿梭於主要道路,讓民眾不管是在旅遊或通勤之餘,都能見到節能阿光的身影,同時也能上網搜尋「節能園區」(Energypark)加入節能阿光的行列響應,體驗「少開車多減碳,有您真讚」的低碳生活。
- 企業可採行「綠色會議」方式,亦即多使用網路、電話或郵件等進行溝通聯繫,並且減少不必要的出差及遠行。例如以視訊會議取代傳統會議,或盡可能將文件資料電子化,透過網路傳輸、分享,不僅可以降低交通運輸排放的污染,也可同時減少紙本、油墨的耗費。
- 民眾亦能透過手機與親友視訊聯繫;利用網路銀行辦理各項業務如轉帳、繳款、資料變更等;選購農產品及商品時,建議多選用當地農產品及本國商品,以減少商品運輸之能源消耗,不但能保護環境減緩碳排放,亦能帶動內需之經濟附帶效益,一舉兩得。
1. 根據交通部統計,國內上班族使用自小客車平均每天行駛約37.6公里,且市區行車以每輛車每公升平均油耗10公里計,每週1日不開車每年約減少196公升汽油消費,減排184公噸CO2,可節省6,253元(以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.98元計算@100/7/31-8/6均價)。
2. 依據交通部統計,國內機車族平均每天行駛約16.3公里,且平均油耗22公里計,每週1日不騎車則每車每年可減少38.5公升汽油消費,減排87公斤CO2,同時節省1,231元的油錢。(以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.98元計算@100/7/31-8/6均價)
3.根據2009年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,47.8%用於上下班(學),總計每日約274萬輛;而用於通勤的機車數則約719萬輛,若全國自小客(機)車週休1日,每年可節省8.1億公升汽油,減少約184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,相當於造林約122,667公頃,約等於4,730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。